典型发展成年人的面部情绪识别能力研究



2021-09-06 ¶

社会交往,简称社交(social):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个体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把社会交往划分为:个体交往与群体交往;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竞争、合作、冲突、调适等。无论对于人类还是动物,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社会交往都有重要的作用,一是提高个体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创造、保持、传播和发展;二是认识产生、深化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三是能够促进人类和动物的全面发展。人类利用语言、通信手段、运输工具和货币进行社会交往,通常来说语言是最有效最便捷的社交手段,然而,由于社交场合或者其他因素的限制,人们不便用语言进行交流,只能通过其他一些动作或者表情传递信息,这是信息接收者在理解信息发送者所传递的信号时,需要先识别出那个信号不是无意义的肢体动作或者表情,然后从动作或者表情中识别出信息发送者想要传递的信息。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人类识别社交信号的能力可能是后天习得的,因为在婴儿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老师和照顾者都会教授它们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比如同学朋友之间团结友爱、在某些场景下要对被人道谢或者道歉。大量研究表明,典型发的婴儿对面孔有特殊偏好,并且普遍喜欢快乐的面孔。然而,对于面孔的偏好并不代表婴儿能识别面部表情所传达的社交信息,或许只能说是婴儿在众多物体中识别出了面孔这一承载社交信息的物体,换句话说,婴儿之所以对面孔表现出特殊的偏好,可能是因为面孔可以承载了较多的社交信息,比如面部的嘴巴发出的声音、眼睛传递的信息、面部丰富的表情等。人类的社会属性,可能是人类天生对社交信息敏感的基础,反过来,人类对社交信息敏感,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整个自闭症特征人群是一个连续体(continuum),ASD诊断通常位于最高端,自闭症特征和ASD具有相同的遗传和生物学病因(Bralten et al., 2017)。

2021-06-08 ¶

论文原文 已有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ASD人群面部表情识别能力都受损 给出图片(比如,一个孩子正在打针),要求被试判断场景中发生的事情,然后询问被试这个孩子会是什么感觉(判断被试理解他人可能的感受),再问被试如果你遇到了同样的事情,你的感觉是什么(选择相应的表情图片)(了解被试在特定场景下的情绪体验)?接下来问被试这个孩子现在可能是什么表情(选择表情图片)(了解被试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最后呈现孩子的面孔(可能是哭也可能是笑),再要求被试对孩子的表情做出判断(悲伤还是快乐)。记录反应时间和正确率。如果ASD能正确判断图片中孩子的状态和情绪,则只能说明ASD理解了他人的状态和情绪,如果在最后出现的孩子表情与ASD预期的一样和不一样的情况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D的反应时间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则说明ASD在处理他人与自己不同的心理状态的能力较差。 对照组是为了说明,人们在处理与自己与他人心理状态不同的情况与二者相同的情况过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通过反应时间显示。

2021-06-06 ¶

论文原文 研究表明,在强制ASD注视眼睛区域时,杏仁核的激活异常增强,这种异常激活可能是引起ASD人群社交障碍的基础。注视眼睛区域就会引起这种增强,还是只有在注视具有社交意义的眼睛才会引起这种增强?注视眼睛区域引起的这种增强是由于眼睛的指示作用吗?如果用箭头等具有指示作用的物体,会不会也引起这种异常激活?

如果箭头也引起了杏仁核的异常激活,则说明是这种增强由眼睛或者箭头的指示作用引起的,如果箭头没有引起异常激活,则说明眼睛区域携带的隐藏的社交意义是导致这种异常激活的原因。探讨ASD社交障碍的潜在因素是对社交信息的回避还是对指示信息的回避,是社交信息还是指示信息给ASD带来了社交压力。

2021-05-29 ¶

以往的研究表明,在一组中性干扰表情中检测愤怒表情的RT比检测快乐表情的RT短,可能是由于愤怒表情比快乐表情具有更多的情绪意义。鉴于此,检测较弱的情绪表情和较强情绪表情的RT可能也会有差异,并且人们在检测较弱的情绪表情时,由于情绪特征不明显,眼睛注视的面部区域可能与检测较强的情绪表情时有差异。但是,检测情绪表情的速度与情绪强度之间的关系暂不清楚。由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呈现的面部表情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温和的,带有很强情绪性的表情不是很常见,因此,如果被试对中等强度或者是常见强度的情绪表情的识别速度更快,则说明并不是情绪的唤醒程度与情绪意义和识别速度之间不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表明适当的情绪表情而不是最强烈的情绪表情更能提高人们的沟通效率,另一方面,沟通效率的提高说明人们在适当的表情中获得了最多的情绪意义;如果随着情绪强度的增大识别速度加快,则说明情绪识别速度与情绪强度正相关,表明情绪越强烈越能提高沟通效率,且随着情绪强度的增大人们能从表情中获得的情绪意义更多。

一、目标刺激:四种不同强度的表情图片,干扰刺激:中立表情图片

二、目标刺激:中立表情图片,干扰刺激:四种不同强度的表情图片

记录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分析检测哪种强度的表情反应时间最短,报告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何种强度的情绪表情更能提高沟通效率。

情绪事件图片与情绪表情的匹配选择:屏幕的一侧呈现一张情绪事件图片,另一侧出现相同情绪强度的两张情绪图片和一张中立表情图片,两张情绪图片中的一张符合当前情绪事件,让被试选择符合当前情绪事件的图片。记录反映时间和正确率。

-在视觉搜索范式中,屏幕上呈现一个刺激矩阵(情绪面孔识别拟采用Sato et al.,2017的研究中的排列方式)(如3×3或5× 4的视觉刺激矩阵)。要求被试从该矩阵中找出与其它刺激类别不同的目标刺激。Fox (2002)等人采用该范式,研究对情绪面孔的检测速度。结果发现,在中性面孔中搜索愤怒表情的面孔比在中性面孔中搜索快乐表情的面孔更快,即存在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视觉搜索范式可以区分注意警觉和注意脱离困难。如果在中性矩阵中搜索情绪刺激的时间比在中性矩阵中搜索另一种中性刺激更快,则表明对该情绪刺激存在注意警觉;如果在情绪矩阵中搜索中性刺激比在中性矩阵中搜索另一种中性刺激更慢,则表明对该情绪刺激存在注意脱离困难。

大量研究均发现对负性情绪存在注意偏向(Cider et al., 2009; Ohman et al., 2001; Rinck et al., 2003 )。Rinck等人(2005)采用该范式对蜘蛛恐俱者的注意偏向进行了研究。刺激为5 X 4的图片矩阵,矩阵类型包括:19张中性图片中呈现1张蜘蛛图片,19张中性图片中呈现1张另一类的中性图片,19张蜘蛛图片中呈现1张中性图片。研究者发现,蜘蛛恐惧症者从19张中性图片中找出1张蜘蛛图片显著快于从19张中性图片中找出另一张中性图片,即反映了对威胁刺激的迅速察觉。另外,蜘蛛恐惧症者从19张蜘蛛图片中找出1张中性图片显著慢于从19张中性图片中找出另一张中性图片,表明还存在对威胁刺激的注意解除困难(Rinck, Reinecke, Ellwart et al, 2005 )。

Ohman等人(2001)研究也发现,在中性背景中搜索恐惧相关刺激时(蛇、蜘蛛),反应时、错误率均小于在恐惧背景下搜索中性刺激,说明人类对潜在的威胁性刺激会优先注意。在对蛇或蜘蛛具有特殊恐惧的被试身上,这种偏向更为明显。

搜索恐惧相关刺激的时间不依赖于其所处的位置,而搜索与恐惧不相关刺激的反应时则因其位置不同而变,离注视点近的刺激更易发现。搜索恐惧相关刺激的时间不随干扰项目数量的增加而延长,而搜索与恐惧不相关刺激的时间则与干扰项目的多少有关。无论目标出现与否,被试处理恐惧相关刺激都比处理恐惧不相关刺激更有效率(彭晓哲等,2005)。

建构主义情绪论

通过本研究进一步验证,我们不是根据某一类情绪的固定面部特征(比如,快乐时嘴角上扬)来识别他人的情绪状态的,而是因为我们有这种情绪经历和经验,以及对各种情绪实例的总结。

-愤怒、悲伤、快乐、恐惧、惊讶、厌恶六种基本情绪以及中性表情的人脸照片。

制作从中性表情过渡到不同程度[0(中性表情)-100%(最大程度的情绪表情)]情绪表情的动态图片,情绪表情程度分别为:0-25%,0-50%,0-75%,0-100%。

屏幕上每次仅出现一张情绪动态图片或者中性表情图片,让被试选择这是六种基本情绪中的哪一种或者是中性。记录被试反应时间和正确率。每种情绪的各种程度的情绪动图随机出现,但出现的次数相同。

利用视觉搜索范式,引入反表情,测试正常成年人对六种基本情绪表情的识别速度,验证,是因为情绪的重要性而不是面部特征是情绪识别的重要影响因素。

另外,对被试进行情绪粒度测试,分析情绪表达能力和面部情绪识别能力之间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