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Collart, A., & Chan, S. H. (2021). Processing past time reference in a tenseless language: An ERP study on the Mandarin aspectual morphemes-le and-guo. 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 59, 100998. https://doi.org/10.1016/j.jneuroling.2021.100998
论文原文 ¶
1. 研究背景 ¶
不同的语言对时间参照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包括“时态”和“体”标记。“时态突出”的语言(英语、德语)倾向于用时态来描述事件的时间,“体突出”是指通过体(如普通话)来感知时间。普通话中常见的两个动词完成语素:“了”和“过”,尽管都表示完成的体标记,他们的意义略有不同,如下表中的例子所示,“了”跟在动词后表示腿还没有痊愈,“过”跟在动词后表示腿已经痊愈。普通话中常见的两个动词未完成体标记:“着”(表明状态在时间上是持久的)和“在”(表明正在进行的动态事件)。
尽管无时态语言中的体标记一般不被认为是时态标记,他们的使用仍然有时间的限制(Li & Thompson, 1981; Tai, 1985),在普通话中存在“了”“过’的句子默认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因此当出现未来副词时是违背规则的 (例如,Lisi xiageyue die-duan-le zuotui ‘)。Zhang 和 Zhang (2008) 的研究发现,完成体标记“了”在违反条件下诱发了左中央和后部负波(200-400 ms的时间窗,不同于N400和LAN),后面跟随的是P600(450–800 ms 的时间窗内)。作者认为这个负波是完成体标记未能与表进行的语素联合的标志,而P600是句法检测时解决体标记不一致的指标。
Qiu 和 Zhou (2012) 的研究以时间副词“下个月”和完成体“过”的不一致为条件,考察了汉语时间加工的特点,发现与出现在过去时间副词之后相比,不匹配的将来时间副词后出现的过(与动词出现在同帧中)导致了P600效应(600–1000 ms时间窗口),这里的P600反映了句法层面上检查到的时间副词和“过”的不一致。以上的研究为“了”和“过”的神经加工机制提供了证据,但是仍有局限性。首先,以上两个研究结果不能直接比较,因为Zhang 和 Zhang (2008)的研究中使用两个体标记的不一致(动词前未完成标记“正在”+动词后完成体标记“了”);而Qiu 和 Zhou (2012) 的研究中则使用将来时间副词与“过”的不一致。其次,Zhang 和 Zhang (2008) 的研究中使用的“正在”由时间副词“正”和进行体标记“在”组成,因此可能是时间副词违反或进行体标记违反导致的ERP结果。
2. 本研究 ¶
完成体标记"了"和"过"在时间参考上是不同还是相似的,本研究主要通过考察这两个标记与时间副词的关系来探究如何加工这两个体标记的。计划检验完成体标记是否确实存在默认为过去时间的解释,如果是,这种解释是否是通过这两种语素相似的机制获得的。假设:如果”了“和”过“的加工涉及相同的机制,那么两个体标记在时间上的不一致会引起性质相似的成分。
3. 研究方法 ¶
3.1 材料 ¶
26名台湾普通话母语者参加了实验。所有的句子都由:主语-时间副词-动词-完成体标记(-了或-过)-宾语 组成,主要通过操控完成体标记与时间副词来控制材料,时间副词主要是过去(相容)与未来(不相容)之间的变化,并且还包括了不同距离程度的时间副词,从“即时”(如“刚刚")到以年为单位(如,“去年”),共5个度:即时、日、周、月和年。这样做的原因是:(1)某些动词的语义在某些时间单位下听起来更合理(2)增加句子的多样性
实验材料的句子片段有以下标准:(1)动词为一到两个字符,同时避免出现形态复杂的两个字符的动词,比如复合动词、并列动词以及能被分解成同义或近义的成分,因为这会给主体增加额外的加工负担 (Liao & Lau, 2020)。而句子中的名词都是两个字符的,主语位置上的动词都是人类,避免专有名词和代词,位于宾语位置上的名词为生命名词和非生命名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宾语名词。在实验开始前,招募了参与正式实验人员之外的70个参与者,通过Ibex Farm在一个7分量表(1分表示最不能接受,7分表示最能接受)上进行了线上句子(实验中用到的)可接受度的调查,删除异常句子后,在结果句中“了”和“过”在过去时间背景下都被认为是可接受的(-le: 6.58; -guo: 6.45) ,在未来时间背景下都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le: 2.04; -guo: 1.48)。
使用拉丁方设计将实验材料分成6个列表平衡句子之间的条件,以使在同一列表中没有相似的句子(例如,上表中的四个句子)重复。
3.2 实验流程 ¶
从指导和练习环节开始,然后正式实验开始时有一个600ms视线聚焦,之后时600ms空白,然后句子以随机方式呈现,每个句子分为5个片段(主语-时间副词-动词-体标记-宾语)呈现,一次呈现一个片段600ms,片段之间间隔200ms。宾语与句号同时呈现,表示句子的结束。完整的句子呈现完毕之后,会出现一个问号的标志,提示被试通过左手或右手的按键反应来表示句子的可接受度。并且每个选项对应的按键在被试之间balance。
实验分为4个block,每个有49~50个句子,block之间进行短暂的休息。ERP起始时间为体标记呈现时。4. 结果 ¶
4.1 行为结果 ¶
行为的总体结果与之前的线上测试的结果一致,即对过去时间参考的句子为接受,对未来时间参考的句子时不可接受。
4.2 ERP结果 ¶
下图Fig. 2为所有被试 -le 和 -guo的大平均脑电波,下图Fig. 3是 -le 和 -guo在两个时间窗内的差异脑波(未来-过去条件下)的地形图。在-le句子中,与过去时间条件相比,未来时间条件下在体标记开始后的200ms在额中部(LAN)能激起更大的负波,这种负波在300-500ms内更强,在500ms后发生偏转。而-guo句子中加工不同的时间参照似乎不影响早期时间窗内的脑电反应,在-guo呈现后的400ms开始到600ms达到峰值,发现了更大的正性成分。
地形图也揭示了在ERP成分的极性和分布方面的明显差异。① 300–500 ms 时间窗 ¶
中线站点统计分析表明,-le句中未来条件下在Fz诱导了更强的负性波,但是在-guo条件下没有这一模式。横线站点统计分析表明,在-le句中,过去和未来的时间的差异在前部和中部是显著的,但是在-guo句中没有发现这种差异。总之,统计结果证实了-le句在未来时间语境中(与过去时间语境相比)出现了额中央负波,而-guo没有,这表明在 300–500 ms 时间窗内句子的时间参照只影响了-le的加工而没有影响-guo的加工。
② 500–700 ms 时间窗 ¶
中线站点统计分析表明,-le句中过去与未来条件下没有发现显著差异,而-guo句中过去与未来条件下的差异是显著的。横线站点统计分析表明-guo句中过去与未来条件下有差异,而-le句中没有发现差异。总之,在 500–700 ms 时间窗内,-le句中早期发现的额中央负波不在存在,并且,在-guo句中,与过去语境相比,未来语境下的-guo在头皮上诱发了一个更大的正性波扩散。从时间和极性来看,它可以被看作P600。
5. 总结 ¶
本文主要探讨汉语中使用的完成体标记“了“和”过“是否存在一个默认的表示过去时间的解释,如果是的话,他们对过去时间的参考是相似的还是不同的。结果很明显,-了和-过与将来时间副词不相容,并且这两个语素触发了对这种不相容的不同加工过程,体标记”了"在300ms~500ms 诱发了一个早期前向负波(LAN),而“过”在500-700ms 时间窗内诱发了广泛的正性反应(P600)。因此,证实了完成体标记“了“和”过“存在一个默认的表示过去时间的解释。并且研究结果支持了“了”和“过”对过去时间参考是不同的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