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着性对汉语双关理解的影响:一个视觉世界范式研究



一、文献名称 ¶

Zheng, W., Wang, Y. Z., & Wang, X. L. (2020). The effect of salience on Chinese Pun comprehension: A visual world paradigm stud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116.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0.00116

论文原文

二、研究背景 ¶

尽管语言歧义似乎对交流的清晰性有害,但人们有意利用这种不确定性来达到特定的语言或修辞效果的情况并不少见。双关语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相对于词汇歧义消解的丰富文献,对双关语词汇处理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双关语的两种含义是连续还是同时被理解的问题还不完全清楚。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一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双关的意义激活过程,并考察该过程是否受到批评歧义词的两义显著性的调节。到目前为止,影响词汇歧义处理的主要因素有两个:语境和语义频率。虽然人们普遍认为语境在区分意图意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语境何时开始发挥作用仍存在争议。模块化理论认为,词汇项目的意义激活是自主的,不受语境影响,而语境只在整合后期起选择作用(Fodor, 1983)。而交互解释则认为语境可以在词汇过程的非常早期阶段就对词汇过程产生影响,在有足够语境支持的情况下,语境不兼容意义的激活可以被超越(McClelland and Rumelhart, 1981)。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词汇歧义消解模型,DAM(direct accessing model)和GSH(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分级显著性假说。DAM认为,如果语境强烈倾向于对语义的解释,那么语境可以与最初的词汇通达性相互作用,从而在不访问其他可能含义的情况下直接访问与语境相容的含义。然而,GSH认为语境信息和词汇信息是由两个并行系统控制的:一个基于预测的中心机制可以利用语言信息和世界知识,另一个模块化的词汇机制只对心理词汇内部的信息敏感。在遇到一个词的刺激时,显著的(更常规的,频繁的,熟悉的,或原型的)意义总是比不显著的意义处理得更快。即使上下文强烈支持较不突出的意义,突出的意义仍然无法超越。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汉语双关语的加工过程。具体来说,双关语的接收者是如何同时或连续地获得这两个意图意义的?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借用Shen和Li(2016)的范式来测试DAM和GSH对这一过程的预测。根据DAM,在双关语中,歧义词的两个上下文相容的意义是同时被访问的,这应该不会导致本实验中对两个语义竞争者的注视比例存在差异。然而,GSH预测歧义词的显著义将首先被访问,导致对与显著义相关的语义竞争对手有更多的选择性注意。

三、研究过程 ¶

本实验由两个实验条件组成,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第一个条件(以下简称复制条件)是为了复制Shen等人(2016)使用印刷词VWP报告的语义效应。第二种条件(以下简称双关条件)旨在考察显著性在汉语双关理解中的作用。

27名汉语母语者,发育正常。

复制条件:replication本研究选取40个无歧义的句子作为听觉刺激作为复制条件,这些句子多来自中文报纸标题,内容涉及教育、商业、健康等领域。从每个句子中选择一个目标词,这些词出现在句子的末尾。对于每个目标词,四个双音节词被选择,包括一个语义竞争者,一个音系竞争者,和两个不相关的干扰物。为了避免语音因素引起的混淆效应,对所有的语义竞争者(包括双关条件下的竞争者)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使他们与口语目标词没有相似的音节。

双关条件: pun condition从相同来源中选择40个双关语句子。选择标准是歧义词的两个意思都支持双关语境。比如:中意牌空调,您终生无憾/无汗的选择。无憾:由语境词”终生“引导。 无汗:由语境词”空调“引导。

对于视觉显示,在此条件下选择了两个语义竞争对手:一是语义相关的突出意义模糊的词的双关语(以下称为语义竞争对手1)和其他不显著意义(以下称为语义竞争对手2)。

Fig-1

在两种实验条件下,单词频率(Cai and Brysbaert, 2010)和显示单词的笔画总数仔细匹配过。见表1。为了避免被试意识到目标词和呈现词之间的关系,还创建了80个填充词试验。

Tab-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探讨双关理解中可能存在的显著效应。为了确定双关语条件下歧义词的意义更显著,另一组来自同一人群的28名学生(未参与眼球追踪实验)被招募进行跨模态词汇决策测试。在这个测试中,被试被要求在听到一个口语单词后,对视觉呈现的2字中文单词/非单词尽快做出lexical判断。通过测试结果,我们把较短时间的语义竞争者定义成与显著意义相关(语义竞争对手1),把较长时间反应的语义竞争者定义为与显著意义较少相关(语义竞争对手2)。统计结果表明,语义竞争者的组1 比语义竞争对手2组反应快得多。

告知被试实验说明,被试开始试验后,一旦注视十字架500毫秒,就会响起“叮”的声音以表示句子的开始。十字记号会一直留在屏幕上,直到它被四个单词所取代,此时距离说出目标单词的时间还有200毫秒。打印出来的单词会在屏幕上停留2800毫秒,以给参与者足够的时间理解口语句子。四个视觉词的位置是平衡的,所有的试验都是伪随机的,以保证相同实验条件的试验重复次数不超过一次。在每个试验中,参与者被要求仔细听句子,并自然地观看视觉上显示的单词,而不执行任何明确的任务。在试次结束时,他们被要求按下空格键进入下一个试次。

Fig-2

Fig-3

从图3可以看出,语义竞争对手和语音竞争对手的注视概率曲线在目标词口语出现后300 ms左右开始偏离干扰物的注视概率曲线。此外,语义竞争对手的曲线开始与语音竞争对手的曲线分离的时间晚于200 ms(大约等于目标词的偏移量)。

Fig-4

结果表明,语义竞争对手1的注视概率曲线在目标词出现后300 ms左右开始偏离语音竞争对手1的注视概率曲线。同时,语义竞争对手2的注视概率曲线在100 ms后才赶上语音竞争对手的注视概率曲线,并继续上升,直到最后与语义竞争对手1的注视概率曲线交织在一起。

四、讨论及其他 ¶

本研究研究了双关语中歧义词的显著性意义是否比其他不显著性意义更早被激活和被激活。测试使用这样一个范式调查语义处理口语双关语,用类似的材料和程序(复制条件)的沈et al .(2016)的研究和观察到的一个可靠的语义效应,即语义的影响比干扰竞争对手获得更多注视。这一结果表明,在口语词汇识别过程中,印刷汉语词汇的语义信息被激活和利用,从而转移了听者的注意力。

研究发现,比起词汇语义与口语目标词显著语义不相关的词(语义竞争对手2),词汇语义与口语目标词显著意义相关的词(语义竞争对手1)受到更多的注视。在目标词被听到后的第一个200ms以内,显著意义较有优势。然而,在接下来的400毫秒内,这种注视比例的差异消失了,这表明与双关语相关的显著意义和不显著意义对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样的。

在双关语中,歧义词的显著义比不显著义被激活和评价的速度更快。本研究观察到的初始优势与分级显著性假说的预测一致,而不是直接访问模型。

局限:

1.虽然语义相关性被仔细控制,以确保语音竞争者和干扰词与目标词无关,但它们与前一语境词的语义相关性被基于作者的语言知识控制。

2.中文中的同音异义双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