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名称 ¶
Do, M. L., & Kaiser, E. (2019). Subjecthood and linear order in linguistic encoding: Evidence from the real-time production of wh-questions in English and Mandarin Chinese.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105(2019), 60–75. http://doi.org/10.1016/j.jml.2018.11.001
二、研究过程 ¶
实验1揭示了语言编码过程中功能和位置过程之间的时间和交互作用,一些研究发现,信息焦点可能会影响与语言编码相关的窗口期间的眼球运动,但是在这些研究中,只要求被试做出陈述性的回答,所以这些结果并没有直接说明信息焦点在问题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二的目的:一是考察实验一的结果可能并非完全归因于语言编码的位置约束和功能约束之间的交互作用,而是由于信息聚焦的wh短语在wh-问句中的作用。第二,目前对信息焦点在实时语言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是相当有限的:很少有工作研究信息焦点在生产计划过程中的作用。
a、被试 ¶
48名在中国大陆出生的被试,母语为普通话。排除后共35个有效数据。
b、材料及设计 ¶
大致与实验1相同。但是个别项目被修改,以解释普通话和英语的词汇差异。
过程和实验1相同,不同的是,被试在要描述的图像前的屏幕上看到的不是“S”或“Q”,而是“陈述”或“提问”。
三、实验结果 ¶
1、所有被试中注视的比例 ¶
图7显示了普通话者在陈述句和宾语wh-疑问句中相对于图像触发的眼球运动。
图像开始后200-400毫秒,说话者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会关注动词。图像出现400-600毫秒后,说话者会迅速将目光转向句子的主语,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都是如此。
在图像开始后的1000毫秒内,普通话中的陈述句和宾语疑问句继续以同样的模式出现。
在这两种句子类型中,说话者优先关注主语,而对宾语的目光相对较低。在普通话中,句子类型在语言开始后的任何时间窗内是没有显著影响的。
图8完整显示了语言开始前后的眼动。
2、言语onset的群体的注视比例 ¶
虽然文章认为结果不太可能受到说话人说话语速差异的调节,但是还是按照实验1,再次根据平均讲话时间和干扰类型,将讲普通话的人分为快、中、慢三组。
在任何时间窗内,没有发现涉及言语发作率的显著交互作用。与实验1一样,实验2的结果并不是不成比例地由一小部分参与者驱动的。
四、讨论及其他 ¶
实验二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由陈述语和提问语的言外差异引起的焦点效应在语言编码过程中驱动眼球运动。换句话说,实验2提供的证据表明,实验1的结果主要是由主体性(subjecthood)和线性语序之间的相互作用驱动的,而不是信息焦点。
实验2的材料说明不够详细,是直接按照英语把词汇进行翻译还是有所改动,怎么改动。
言外之意的差异(例如陈述语和问句之间的差异)如何直接影响生产计划的问题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开放性问题。同时,语言编码的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