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言联觉的方向性: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一、文献名称 ¶

Zhao, Q., Huang, C. R., & Ahrens, K. (2019). Directionality of linguistic synesthesia in Mandarin: A corpus-based study. Lingua, 232, 102744. http://doi.org/10.1016/j.lingua.2019.102744

二、研究背景 ¶

​ 语言联觉应用于不同的类型、时期和语族,用一种感觉方式(sensory)来描述另一种感觉方式。例如,英语的“loud color”表达是用一个听觉概念来描述一个从视觉上看的概念。语言联觉的转移模式(transfer patterns)的研究大多数基于印欧语系,而中国学者采用了基于语料库的方法,研究了汉语语料库和BNC英语语料库中味觉形容词的语言联觉,发现两者并没有相同的迁移倾向,这对Williams提出的语言联觉迁移模式的跨语言普遍性提出了挑战。

​ 文献综述表明,关于语言联觉的方向性研究存在两大争论。一是语言联觉是否遵循跨语言的普遍方向性倾向,二是语言联觉的方向性是基于规则的还是基于频率的。

三、研究目的及方法 ¶

研究试图解决的三个问题:

1、语言联觉的映射在普通话中是否也像在印欧语言中一样,表现出普遍的迁移模式?

2、如果是,普通话联觉的方向性是基于规则的还是基于频率的?

3、普通话的联觉是否表现出与印欧语系语言联觉相似的方向性倾向?

​ 本研究采用Zhao Qingqing等设计的语言联觉识别程序来收集普通话联觉数据。只关注感官形容词(sensory adj)

1、提取汉语感官形容词。从两个全面的电子汉语词汇词典中提取:哈工大检索研究中心同义词词林扩展版 和 知网。

2、抽取的汉语感官形容词按照这些形容词原有的感官意义进行分类,其原有的感官意义有两种确定方式: 首先,通过考察汉语词源词典中释义的形容词的词源,探讨形容词的词源问题,如说文解字等;其次,对那些没有明确的语言学证据显示其原始感官意义的形容词进行比较分析。

3、从语料库中提取汉语感觉形容词的用法,并手工检查这些形容词是否在原感觉域之外用于感觉形态。如果是,这些用法就被标记为“语言联觉”。

4、讨论步骤。上述三个步骤中的每个步骤都需要至少两名评注者进行检查,并讨论有争议的联觉实例,以达成不同评注者之间的共识。

tab-1

​ 收集到的汉语感觉形容词联觉用法的分布情况。

1、单向、偏置定向(biases-directional)和双向传输(bidirectional transfers)

tab-2

研究发现普通话联觉中有15种感官形态间的转换类型,而不是任何感官都可以两两匹配。

具体来说,语言联觉的发展方向有:

​ 1)单向。两种感觉之间的联觉转移只发生在一个方向上,而不会反向。

tab-3

​ 2)偏向:联觉在两种感官之间能双向,但具有明显的主导倾向(例如,从触觉到视觉的映射比从视觉到触觉的映射频率高得多)。

tab-4

​ 3)双向: 在两个方向上都发生了转移,无明显偏向。

tab-5

​ 在联觉传递的方向上,有些感觉区域对没有明显的偏好。最突出的例子是触觉和味觉。虽然之前的分析预测从触觉到味觉的映射会更受欢迎(见图1和图2),但这一预测在普通话数据中没有得到证实。

​ 从触觉到听觉,从触觉到嗅觉,从味觉到听觉的转换遵循着基于规则的单向性。所有其他传输遵循基于频率的偏向。

fig-3

四、研究结果 ¶

Fig-4看出:普通话联觉和印欧语系联觉的相似之处:

fig-4

1、都有方向性倾向,而不是在感官之间随机转移。

2、触感是最频繁的感官领域,通常是语言联觉的来源。

3、嗅觉作为共同感觉的目标领域而不是源领域出现的频率最高。

不同之处:

1、汉语的触觉和味觉在联觉中是双向的,而印欧语的语言联觉中是单向的。

2、普通话的联觉存在着迁移,而印欧语系的语言联觉则没有,包括从触觉到视觉、味觉到视觉、视觉到嗅觉的迁移。

造成差异的原因:

1、语言联觉是以embodiment为基础的,它既包括感知到的相似性,也包括不同感官体验之间的感觉整合。然而,embodiment具有文化上的局限性,这一特点被广泛认为是导致隐喻在特定语言中的变异的原因。

2、我们的研究比印欧语言联觉所用的数据样本大得多。

五、讨论及其他 ¶

​ 汉语联觉与印欧语系语言联觉是有区别的,同时,语言联觉的方向性既不是基于规则,也不是只基于频率。

​ 除此之外,对语言联觉的本质有三种主张:(1)隐喻性的 (2)神经学 (3)文字。我们目前的研究表明,语言联觉允许特定语言的方向性变化,这与基于人类大脑的神经系统假设的预测普遍性不一致。但是关于文字和隐喻,尤其是隐喻方面的联系还有待研究,因为目前并没有与之匹配的理论。语言联觉究竟是隐喻的一种特殊的子类型,还是一种包含隐喻映射机制的复杂语言手段,还有待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