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识别中声调和音段信息的作用



1.参考文献 ¶

Jeffrey, G. M., & Marc, F. J. (2010). The roles of tonal and segmental information in Mandarin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An eyetracking study.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62(4), 407-420. http://doi.org/j.jml.2010.02.004

2.研究背景 ¶

词汇声调的早期研究提出,除了要比音段信息晚访问之外,声调对于单词识别可能是较弱的提示。但这些研究中的任务在本质上是亚词汇的,这意味着它们无需访问单词知识。此外,任务缺乏语境约束,可用的语境信息很少时音段信息占主导地位(单词),而语境信息较充足时声调信息占主导地位(句子和俗语),这说明声调信息在词汇访问中的作用比想象的要高。

声调在语音识别中起着相对重要作用(可能等同于音段信息)也获得了一些较新研究的支持。 在听觉词汇决策任务中发现,与控制词相比,与目标词音段相同但声调不同的启动词,词汇决策时间没有更短。这表明,声调信息通过抑制声调不同、音段相同单词来强烈限制单词激活。

研究目的:使用“视觉世界范式”研究了声调在听觉单词识别中的作用,使用眼动追踪来衡量在线听觉理解。在此任务中,将在计算机屏幕上向被试展示一系列图片,然后听与这些项目的其中一个相对应的听觉刺激。通过按下按钮或单击鼠标,要求被试识别所感知的单词。竞争词包括:音段相同、声调不同的词(音段竞争词;目标chuang2“床”—chuang1“窗”) ,初始音素和声调相同的词(同类竞争词;目标qiu2’ball’—qian2钱),最终音素和声调相同的词(韵律竞争词;目标hua1花—gua1瓜)和声调相同、音段不同的单词(声调竞争词;目标shu3“鼠”——mi3“大米”)。同类竞争词为不仅声母相同,而且初始元音、声调相同的词,以使同类竞争者不在音节开始偏离目标,而在音节的某个点偏离目标。这样做是为了模拟音段竞争词与目标的偏离点。

研究假设:在相似的时间访问声调和音段信息,并且两种类型的信息在限制单词识别方面发挥的作用相似。由于音段竞争词和同类竞争词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偏离目标,因此这两种条件下,目标和竞争词注视比例的变化趋势相似。由于音素和声调与目标词相似,与不相关词相比,韵律竞争词被注视的次数更多。只与目标词声调相同的竞争者不会表现出干扰效应。

3.研究方法 ¶

24位汉语母语者,7个人的眼动数据很少,被排除在分析之外。其余的17名被试(13名女性)的平均年龄为28岁。

27个单音节词,这些词都是具象化的名词。其中七个是关键刺激,每个关键刺激有四个竞争词:音段竞争词:音段相同但是声调不同;同类竞争词,具有相同的CV和声调,但词尾音素不同;韵律竞争词:韵律和声调相同,但初始辅音不同;声调竞争词:声调相同,所有音素均不同。

选择与这些项目相匹配的图片,确保符合文化习惯。为了确保听众熟悉项目词,被试在进行眼动追踪研究之前还执行了命名任务。

被试执行了听觉视觉匹配的任务,在距离50-60厘米的显示器上看四张图片。图片在由红色圆圈组成的注视点的上方,下方,左侧或右侧。在试验中,每个阵列由一个目标词,一个竞争词(四个中的一种:音段,同类,韵律或声调)以及两个语音无关的干扰项组成,这些干扰项来自不同的竞争词集合,因此与目标或竞争词无关。基线试验由目标词和三个干扰词组成,没有竞争词。目标和竞争者的位置是平衡的,以抵消目标/竞争者定位对眼动数据的影响。

首先,将图片显示1500ms;接下来,出现注视提示;然后,经过500毫秒的延迟,通过耳机播放了听觉刺激。告知被试在注视中心点后可以自由观看任何对象。

共进行了330个试验,其中有五个试验模块,试验模块顺序是不平衡的,其中280个为试验试验(在四个条件下各70个),35个为基线对照试验,有15个是填充试验,用于平衡实验。 70项试验包括适当目标和竞争者关系的35项试验,以及目标和竞争次互换的35个试验(竞争词是听觉刺激)。这样做是为了在屏幕上显示关键图片时,听到该图片名称的概率为0.5,从而确保被试在听到听觉刺激之前不会偏向于注视目标图片。

4.数据分析 ¶

将空间划分为四个项目词和中心固定点的区域。分析中仅包括这些区域内的注视。接下来,计算了每个时间点对目标和竞争对手的注视比例。分析仅限于目标为关键刺激的试验。

在刺激出现后200-1100毫秒内分析眼动数据。考虑到计划和执行眼动时200 ms的延迟,而上限则为所有条件均已达到最大注视目标的点。对数据进行生长曲线分析以描述注视比例随时间的分布。

5.结果 ¶

(1)行为数据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条件对反应时和准确率没有主要影响。

(2)眼动数据

目标词注视:与基线相比,音段条件在达到目标词注视最大值的潜伏期不同;基线条件在大约925 ms时达到最大值,而音段条件在大约1025ms时达到最大值。曲线的拐点发生在两条曲线的分支附近,大约600毫秒。与基线条件相比,音段条件下音段竞争词与目标词的竞争更大,因为基线条件下目标的注视比例上升得更快,并且比音段条件更早达到最大值。 同类条件与音段条件的曲线几乎相同。这表明由于竞争词的抑制作用,在同类条件下寻找目标也存在延迟。

韵律条件与基线之间没有显着差异,韵律竞争词并没有延迟目标词的激活。最后,声调条件的分析表明,与基线相比,在试验的开始,在声调条件下更多注视目标。但是,这种模式在试验结束时发生了逆转,表明声调竞争者在试验结束时具有抑制作用。

总之,音段和同类条件都显示出对目标词的注视延迟,表明这两种竞争词都有干扰作用。通过后续分析直接比较两种条件:未能揭示出在两个条件下模型的存在显着差异。

竞争词注视:在400–800ms时间窗口内,与干扰词相比,在音段条件下对竞争词的注视比例更高。同类竞争词有相似的效应。证实在韵律条件下缺乏竞争词效应。最后,在400-800毫秒内,以干扰词相比,在声调条件下对竞争词的注视更多。

6.讨论 ¶

研究了口语识别中访问声调和音段信息的时程,以及这两种信息在限制单词识别中的作用。

结果说明口语单词识别中声调和音段信息加工是同时的,以及在限制语音上相似的单词激活方面,其作用也是相似的,这表明汉语母语者可能并行整合了声调和音段信息,这一发现对于单词识别模型有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