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产出和视觉单词的多级加工



1.参考文献 ¶

Nixon, J. S., Chen, Y., & Schiller, N. O. (2015). Multi-level processing of phonetic variants in speech production and visual word processing: Evidence from Mandarin lexical tones. 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 30(5), 491-505. http://doi.org/10.1080/23273798.2014.942326

2.研究背景 ¶

早期理论假设语音是根据功能单元(音素)来加工的,音素(/ t /或/ k /)是区分特定单词(“top”与“cop”)的最小语音单位。后有研究发现表明语音加工涉及音素表征和亚音素表征。

研究目的是确定普通话中声调加工的两个相关方面。第一个问题:加工的级别是声调类别还是特定于语境的亚音素水平。第二个问题:表征的本质是纯粹的抽象还是涉及语音实例。此外,实验2研究了视觉呈现的单词中是否发生了亚音素加工。

由于T3变调的音高轮廓与2声非常相似。声学分析已经能够检测出Tone 2和T3 sandhi的音高轮廓的细微差异。但听众通常无法区分。通过操纵两种语音相关性:音高轮廓和声调类别。在两个图片字干扰(PWI)实验中,T3变调和2声词的音高轮廓相同,但属于不同的声调类别(轮廓条件),或者T3变调和3声词的声调类别相同,但具有不同的音高轮廓(声调条件)。实验1研究了在口头产出T3变调单词时声调类别和亚音素信息的加工。声调条件的启动效应表明在声调类别水平上进行加工;轮廓条件的启动效应表示亚音素加工。实验2测试了这两个级别的加工是否发生在隐性产出T3变调词的视觉加工过程中。此外,两个实验都使用两个SOA来研究加工时间进程的差异。同时呈现目标图片和干扰词(SOA = 0 ms)或将干扰词延迟83 ms(SOA = 83 ms)。

3.研究方法 ¶

在实验1中,被试使用T3变调词命名了物体图片。如果3声干扰词有助于图片命名,则表明尽管有明显的发音差异,在声调类别水平还是有激活的。如果2声干扰词有助于图片命名,则表明,首先,它是对T3变调词进行语境加工的证据。其次,只有通过实际音高轮廓的相似性,才能实现干扰词的促进作用。这表明激活了音调轮廓的实例化表征。

30位汉语母语人士(平均年龄:21.5岁)。

关键目标是27张图片,其名称是双音节的3声变调词。图片是黑白线条图。干扰词是轮廓(2声),声调(3声)和控制(T1或T4)条件的单音节词,其音段与目标词初始音节的相同。另外使用了27个图片作为填充项目。

3 x 2被试内设计:干扰词类型(轮廓,声调和控制)和SOA(0或83)。共324次试验,分为六个模块,各模块之间有间隔。每个条件有27次试验。为每个SOA构建了三个干扰词列表,干扰词在条件之间平衡。每个目标词出现六次。每个模块之前都进行了三个练习试验,这些试验被排除在分析之外。

熟悉目标图片和图片名称后,被试坐在距监视器约60cm的位置。以500ms的注视开始,然后最多显示2000ms的目标图片,或者到被试做出反应为止。干扰词与目标图片同时出现(SOA = 0 ms),或者在图片出现后83ms出现(SOA=83ms)。刺激间隔为500毫秒。要求被试忽略单词,并尽可能快速,准确地命名图片。

对反应时间进行了分析,反应时间为从目标图片出现到被试触发语音键为止的时间。 使用线性混合效应(LME)建模分析数据。排除错误和无效反应数据后进行了分析。最佳拟合模型包括试验、干扰词类型和SOA的主效应,但没有交互作用。SOA的主效应表明,干扰词延迟时的反应(SOA=83ms)比同时出现(SOA=0ms)快。更重要的是,与控制组相比,轮廓和声调干扰词的命名潜伏期明显短,轮廓条件似乎比声调条件的更短。

总而言之,发现了轮廓和声调的启动效应,表明在T3变调单词产出过程中激活了多种表征形式。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这样的结果是由于自动的词汇加工还是由于构音准备。 T3 变调单词的加工可能仅涉及其抽象形式,但是特定于语境的加工只出现在口头产出中。因此实验2研究了视觉上呈现的、不口头产出的T3变调词是否只激活了“3声”类别。

实验2颠倒了实验1的干扰词和目标词,如果与控制词相比3声变调词促进了进行轮廓图片命名,则表明可以自动激活特定于语境的T3变调词的实例化表征,即使它不是公开产出的。

30位汉语母语的大学生(平均年龄:22.7岁)。他们都没有参加实验1。

目标是48张双音节图片;24个初始音节为2声(轮廓条件),24个初始音节为3声(声调条件)。干扰词是双音节T3变调词或控制词(1或4声),它们初始音节的音段相同。另外48个图像被用作填充项目。

2x2x2的实验设计:目标类型(轮廓vs.音调),干扰词类型(T3变调vs.控制)和SOA(0 ms vs.83ms)。共384个试验,分为六个模块,各模块之间有间隔。每个目标词都出现了四次(对于每个SOA,在每种干扰词条件下都出现一次)。其他与实验1相同。

干扰词延迟出现时的反应(SOA=83ms)比同时出现的要快,重复了实验1中的发现。模型揭示了干扰词类型的主效应,与控制干扰词相比,T3干扰词的命名潜伏期明显短。既没有发现目标词类型的主效应(p=.12),也没有发现目标词类型与干扰词类型的交互作用(p = .28)。没有明显的交互作用。

在干扰词类型与目标词类型、SOA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的情况下,干扰词类型的主效应表明,T3变调干扰词在两个SOA上都促进了目标词。但两种目标词的启动效应有差异,尤其是在SOA后期。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差异,拆分了数据并分别对每种目标词类型进行了建模。该模型确认了T3干扰词会促进相同声调类别的图片名称的产出。与控制词相比,T3变调词促进了两种目标词,为T3变调单词的视觉加工中激活特定于语境的轮廓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4.讨论 ¶

在实验1中,在产出T3 变调图片名称的过程中,当干扰词和目标图片在声调类别和音高轮廓上匹配时命名时间显着缩短。这表明变调的产出涉及多级语音加工。当目标和干扰物同时出现时(SOA = 0ms),与控制条件相比,发现轮廓和声调干扰词都有促进作用,表明声调类别和特定于语境的轮廓都得到了早期激活。干扰词延迟出现(SOA = 83 ms),只有轮廓干扰词对口头产出有显着影响。声调干扰词不再促进命名。如果轮廓对口头产出保持激活的时间比声调类别的时间长,可以进行解释。

在实验2中,颠倒了目标词和干扰词,以研究实验1中的多级加工是否可以扩展到干扰词的视觉加工。该模型显示了干扰词类型的显着效应,与目标词类型没有交互作用,表明声调类别和特定于语境的变体均被激活。与控制干扰词相比,T3变调干扰词促进了图片的命名。这证明了对声调的自动视觉加工涉及音调类别的加工。 总的来说,当目标词和干扰词同时出现时,无论是口头产出还是视觉加工,轮廓和音调条件都有促进作用。但是,当干扰词出现被延迟时,轮廓一致性仅在口头产出中起作用(实验1),而声调的影响只在视觉加工中(实验2)。

综上所述,结果证明在口头产出和视觉加工T3变调单词的过程中,自动激活声调类别和语境特定的实例化表征,在口头产出期间在两个级别的加工时间过程中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