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考文献 ¶
Chang, C. H. C., & Kuo, W. J. (2016). The neural substrates underly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phonological rule in lexical tone production: An fMRI study of the Tone 3 Sandhi phenomenon in Mandarin Chinese. PLOS ONE, 11(7), e0159835. http://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59835
Chang, H. C., Lee, H. J., Tzeng, Ovid J. L., Kuo, W. J., & Lidzba, K. (2014). Implicit target substitution and sequencing for lexical tone production in Chinese: An fMRI study. PLoS ONE, 9(1), e83126. http://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83126
Meng, Y., Wynne, H., & Lahiri, A. (2021). Representation of “T3 sandhi” in Mandarin: Significance of context. 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 2021, 1-20. http://doi.org/10.1080/23273798.2021.1893769
2.研究背景 ¶
3声变调指的是当两个3声相邻时,将第一个3调替换为2调(33—23)。
与音段相比,声调在右半球听觉皮层中引起了更多的激活,表明声调加工更多依赖于右半球听觉皮层。但还有研究表明,汉语母语者和受过训练的英语母语者的声调感知更偏向于左半球。这表明来自左、右听觉区的信息整合对于理解声调语言至关重要,左半球“高级语言加工”的对象可能是声调和音段的整合产品。研究一和研究二都探讨了3声变调产出的神经基础(偏向于左半球还是右半球?好处?)。
第一项研究要求被试产出单音节和双音节词。由于3声变调只在双音节词中发生,因此会双音节条件下比较3调与其他声调的大脑激活差异。通过是否有口头产出来区分发音前计划阶段和运动执行阶段。研究假设3声变调的激活要么在有无口头产出的情况下都发生,要么只在有口头产出时发生。前者支持3声变调在发音前计划阶段进行加工,而后者则表明3调变调取决于执行。
第二项研究假设音段和音调分别在左半球和右半球加工,而它们的组合在左半球中加工;变调会导致IFG后部的右偏激活。还研究了音调序列。辅助运动区(SMA)、运动前区和顶下小叶的激活与运动序列有关。假设声调序列也会激活相似的区域,尤其是辅助运动区(SMA)。要求被试产出十二个音调序列。通过3333重复声调序列与其他重复声调序列的比较揭示参与变调加工的脑区,混合声调序列(2413)揭示参与排序的脑区。
第三项研究:3声变调如何在心理词典中表征仍存在争议:1.变调是如何表征的,访问和识别的机制是什么?2.变调词是以基本形式表征:T3-T3,还是表面形式T [2] -T3,或者包括两种表征形式?规范表征认为,尽管表面上声调发生变化,所有3声变调都以T3-T3表征。表面表征认为,3声变调词以表面形式表征,即T[2]-T3。第三项研究使用带有和不带有明显语义启动的跨模态范式研究3声变调的心理表征。
3.研究1 ¶
A.研究方法 ¶
a.被试 ¶
30名大学生,右利手,母语为台湾普通话,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疾病,视力正常或矫正。六名被试由于错误率高或没有表现出3声变调,被排除在分析之外。
b.刺激和程序 ¶
4 x 2 x 2的实验设计:声调(1、2、3、4),音节数(单音节和双音节)和口头产出(有和没有)。在双音节条件下比较3声和其他声调,是否会出现与3声变调有关的更强的大脑激活(33>11、22和44),并且对这种效应是否会受到口头产出的影响。将汉语普通话中的四个声调与元音/i/和/u/组合在一起,产生八个单音节作为刺激。要求被试在一半的试验中看到提示时产出相应的言语,在其他时间保持沉默。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呈现顺序在被试间是平衡的。
每次试验持续6000毫秒,从刺激出现1000毫秒开始,其次是750毫秒的注视,然后是2250毫秒的提示或注视,最后以2000毫秒的注视结束。使用麦克风记录被试的发音。
B.数据分析 ¶
进行了2x2x2的交互作用分析(3声/其他)。然后在四种条件下比较了3声和其他声调:单音节/口头产出,单音节/没有口头产出,双音节/口头产出和双音节/没有口头产出。
ROI分析:额中回(MFG),IFG的岛盖区,三角区和眶部,中央前回,中央后回,辅助运动区(SMA),STG,丘脑,壳状核和岛叶前部。针对每个脑区进行了2x 2 x2的ANOVA分析。
C.结果 ¶
全脑分析和ROI分析都揭示了右半球IFG三角区、岛盖区和壳状核中的三向交互作用,说明只有在双音节和有口头产出的条件下才出现较强的激活。
D.讨论 ¶
右半球IFG表现出对3声变调更大的激活,但对于3声单音节却没有。右半球IFG可能负责3声变调的加工,可以通过与左半球听觉皮层的联系来进行声调加工。
通过口头产出来区分言语计划和运动执行阶段。虽然只在有口头产出时发现了3声变调的作用,但最好不要做出3声变调依赖于执行阶段的结论。要使用具有更好时间分辨率的工具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4.研究2 ¶
A.研究方法 ¶
a.被试 ¶
行为实验包括15名大学生。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包括21名大学生。右利手,讲台湾话,没有神经系统病史,视力正常或矫正。
b.刺激和程序 ¶
组合四个元音和12个音调序列,产生48个刺激。包括四个重复序列(1111、2222、3333和4444)和八个混合序列(1234、1324、2143、2413、3142、3412、4231和4321)。行为实验中除四音节序列外,还包括16个单音节刺激。声调使用数字表示,元音使用注音符号表示。
实验程序:在200–1,800 ms的注视之后,元音单独出现200ms。然后,声调序列在元音下方出现1900ms,然后是注视时间,直到下一次实验开始。要求被试按声调序列产出四个元音。
B.数据分析 ¶
将重复序列作为基线(3333除外),将3333序列与基线进行对比;混合序列与基线进行对比。计算了两个对比中显著激活区域的横向指数(LI)。LI为负值表示右偏;LI为正值表示左偏。还针对每个四音节序列,测量了四音节产出的反应时和四音节之间的沉默间隔。
C.结果 ¶
a.行为结果 ¶
3333序列中第一和第三个音节的F0与3声不同,这表明四个音节被视为两个音节组合,而变调应用于第一个音节,3333发音为2323。第二个沉默间隔(175 ms)比第一个沉默间隔(159ms)和第三个沉默间隔(146ms)长(看做两个词?)。而第一个沉默间隔长于第三个(熟悉?)。
对两个对比进行了T检验,包括RT、持续时间和错误率。3333序列、混合序列和基线的RT有显著差异,而错误率没有显著差异。
b.fMRI结果 ¶
3333序列显著激活的区域:额中回(MFG),额下回(IFG),岛叶,SMA,中央前回,颞上回(STG),顶上小叶(SPL),顶下小叶(IPL),前突,楔形,梭状回,舌状回,枕中回,丘脑和尾状核。
混合序列显著激活的区域:双侧MFG,岛叶,SMA,额中回,STG,中央前回,中央后回,SPL,前枕骨,楔形,梭状回,枕下回(ICG),舌下回,丘脑,壳状核、小脑。
计算了两个对比中显著激活区域的LI。3333序列在IFG岛盖部和岛叶中的激活右偏,在SMA中的激活左偏。混合序列在岛叶中的激活右偏,SMA、中央前回和丘脑中的激活左偏。
D.讨论 ¶
首先,3333序列中出现3声变调,并导致IFG的右偏激活。其次,声调序列的神经基础。将混合序列与重复序列进行对比,两个区域有显著的偏向性:SMA左偏和岛叶右偏。由于岛叶与运动协调有关,那么说明SMA参与声调序列的加工,SMA的左偏激活可能意味着其加工的单元是声调和音段的组合(音节)。
5.研究3 ¶
A.实验1 ¶
T3和T2单音节词启动T3-TX非变调目标词的程度。
a.被试 ¶
52名汉语母语者参加了实验1。排除两名会说另一种方言的被试,其他被试只讲普通话。视力正常或矫正,没有听力障碍。
b.材料 ¶
单音节启动词分为T2,T3,T4三种类型(fan2烦,fan3反,fan4饭),目标词是以T3开头的非变调双音节词(fan3she4反射),共36个。启动词与目标词开头音节的音段相同,但声调不同。没有一个启动词在语义上与目标直接相关。
T3启动词都是真词。T2启动词一半是真词,一半是假词(zong2)。使用假词的目的是避免同音词对启动效应的潜在影响。T4启动词作为控制组,都是真词。另有36个双音节真词作为目标词的填充词,还有72个假词来平衡被试反应。听觉刺激和字符只出现一次。此外,启动词和目标词的词频进行了匹配。
所有听觉刺激都是由一位女性录制的。刺激用拼音书写。三种试验类型:关键试验,填充词和假词。对于关键试验,使用拉丁方设计来制作列表的三个版本,使1/3的目标词以T3开头,1/3以T2开头,1/3以T4开头。
c.程序 ¶
每个试验都以“哔”声开始。在“哔”声结束后300毫秒,通过耳机播放听觉启动词。然后在启动词播放结束的同时显示视觉目标(中文字符)。间隔为1600毫秒。要求被试尽可能快速准确地做出词汇决策,判断视觉目标是否与听觉刺激相符。
d.结果 ¶
使用线性混合模型(LMM)分析反应时。在模型中,启动词声调有显著主效应:与T4控制组相比,T3启动词促进了T3非变调目标词的加工,而T2则没有。说明如果没有变调语境信息,T2不能激活T3。B.实验2 ¶
通过T3启动词,能否激活同义的双音节非变调目标词,还是也能被T2启动词激活?
a.被试 ¶
没有参加实验1的52位母语者。讲其他方言的五名被试被排除。其余被试只讲普通话。视力正常或矫正,没有听觉障碍。
b.材料和程序 ¶
启动词是由T2、T3、T4的单音节词,例如挠nao2,脑nao3,闹nao4。双音节目标词在语义上与T3启动词相关,例如头部tou2bu4。对启动词和目标词的语义关系进行主观评分。确保T2或T4启动词与目标词在语义上不相关。程序与实验1相同。
c.语义相关性等级评分 ¶
52名被试使用量表对项目词进行了评分,其中7为与语义高度相关,而1为完全无关,平均分为5.51,所有启动词均为合适的项目,并包括在进一步的分析中。
d.结果 ¶
根据分析模型,与T4控制组相比,T3启动词使反应时间显着加快;T2条件的反应时与T4无显着差异。因此,表面T2启动词没有激活与T3启动词语义相关的目标词。而与目标词语义相关的T3启动词的启动效应是直接的。为了进一步探讨语境在变调词启动中的相关性,进行了中介语义启动任务。
C.实验3a和3b ¶
如果启动词能激活变调单词,反过来又会促进与变调单词语义相关的目标词加工。也就是说T3启动词da3(打)能激活da3sao3(打扫)并反过来促进qing1li3(清理)的加工。T2启动词是否也能进行这样的激活?
实验3分两个部分-直接语义启动任务(3a)和中介语义启动任务(3b)。
a.被试 ¶
42位汉语母语者。除了普通话外不讲其他方言。视力正常或矫正,没有听力障碍。
b.材料和程序 ¶
在3a中,启动词为T2、T3、T4单音节词,例如打da3,答da2和大da4。目标词为3声变调词,例如打扫da3sao3>[da2]sao3。启动词与目标词语义不相关。3b中的启动词与3a相同,目标词(qing1li3)与3a的目标词语义相关。但在形式和语义上都与启动词无关。程序与实验1相同。c.语义相关性等级评分 ¶
两个目的:确保两组目标词在语义上相关,并确保单音节启动词与3b中的目标词在语义上不相关。
d.结果 ¶
实验3a发现了启动词声调的主效应,与T4控制组相比,T2和T3启动词均使反应时显著减少。 T2条件的反应时间与T3条件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答da2和打da3都可以启动“da3sao3> [da2] sao”这样的变调单词。实验3b发现与T3和T2启动词相比,T4启动词的反应时明显更长。因此,T3和T2启动词都促进了目标词加工,也就是说da2和da3能通过中介(da3sao3)启动qing1li3。这与缺少语境信息时没有促进作用相反(实验2):T2不能激活T3-TX。
4.讨论 ¶
综上所述,三个实验的结果表明只有在提供适当的变调语境时,T2才会激活T3单词。 “表面表征”和“规范表征”假设都不能完全解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