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参考文献 ¶
Van-Buren, B., Gao, T., & Scholl, B. J. (2017). What are the underlying units of perceived animacy? Chasing detection is intrinsically object-based.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24(5), 1604-1610. http://doi.org/10.3758/s13423-017-1229-4
2. 研究背景 ¶
视觉加工不限于基本的属性认知,还包括与高层次认知相关联的属性,如生命性和意向性,这表明视觉加工会受到视觉输入特征的影响。之前没有任何研究探索过生命性感知形式的“单位”。 各加工过程的基本“单位”包括单个视觉特征,视野中的连续空间区域或离散视觉对象。视觉加工的基本单位被证明是离散的对象。视觉认知研究中最突出的两个领域—注意力和视觉工作记忆,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研究使用了追踪范式,并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破坏了对狼和羊的感知,使用细线将它们连接到不同的干扰点上。
作者假设如果生命性感知在本质上是基于对象的,那么将狼和羊分别与干扰点相连,应该会使被试的追踪检测能力降低,因为与点之间的追踪相比,发现一条线段末尾追踪另一条线段的末尾是很难的。但如果追踪检测在任何可辨别的视觉特征上都一样有效,那么这个操纵变量(将狼和羊与干扰点相连)不会导致任何的区别。
3. 研究方法 ¶
3.1 实验1 ¶
a. 被试 ¶
80名被试(视力正常或矫正)在两种情况下各有40名,参加了2分钟的实验。被试坐在显示器约60厘米处,显示屏大小约为43.19°×27.79°。
b. 材料 ¶
动画中包含8个点:一个狼、一个羊和六个干扰点,它们以6.47°/s的速度在显示屏中央15.56°的方形区域移动。该区域有一个白色(.27°)边框,点会随机出现在正方形内,狼和羊之间至少相隔10.41°。在每个运动模式中,狼、羊和干扰点都有10%的机会在90°的范围内选择新的随机方向前进(以当前方向为中心),这样大约每333ms,每个点都会改变运动轨迹。当点移动到边界时,它会“反弹”以保持在边界之内。动画中还包含两条细线,这些线会改变位置和长度,从而不断地连接其要连接的两个点。在没有连接的条件下(图1a),线会连接一对干扰点;在连接条件下(图1b),他们把狼和羊分别连接到随机选择的干扰点上。
c. 过程 ¶
被试被告知将观看一小段包含移动形状的动画,其中两个形状在开始时会被突出显示,他们应特别注意这些形状的运动,以便之后能够描述他们的关系。在最初的3s中,所有点都是静态的,狼和羊会被闪烁的绿色轮廓包围。然后轮廓消失,所有点移动15s。最后被试要描述两个突出显示的点之间的关系。
d. 结果 ¶
评分者根据观察者的描述中是否使用了例如“追逐”或“跟随”之类的心理状态语言进行编码。由两名评分员进行编码,(评分者信度//Cohen’s kappa = 0.95)。研究发现被试在没有连接的条件下,使用的心理状态描述是连接条件的两倍。第一个实验的结果表明当狼和羊被视为为离散对象时,被试能够更明确地检测到追踪行为。换句话说,与一条线段追踪另一条线段相比,一个点追踪另一个点更容易被感知。
3.2 实验2 ¶
实验1观察到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被试感知的差异,也许被试可能没有注意到当狼和羊之间的追踪关系。还可能与视觉加工无关的高水平因素有关。例如,在连接条件下,被试可能也很容易地检测到追踪关系,但选择不对其进行生命性描述,因为在概念或语言上难以表达一个对象的一部分在追踪另一个对象的一部分。为了探索这种可能性,我们进行了实验,目的是证明差异是由于被试在连接条件下更难检测到追踪行为而导致的。
a. 被试 ¶
40名新被试参加了30分钟的实验。
b. 材料和程序 ¶
在连接和没有连接条件下新增两个没有追踪行为的动画。目标点不显示在屏幕上,因此不会有对追踪行为的感知。 被试要熟悉动画,并被告知在一半的试验中会有追踪行为,且在线段和点中追踪行为出现的频率是一样的。在每次试验中,被试会观看4秒的动画,然后立即按两个按键中的一个,用来表示是否检测到追踪行为。被试完成了84次练习试验(四种试验条件,每种条件21次,以不同的随机顺序排列),不记录练习结果。然后被试完成了160次实验。
c. 结果 ¶
我们将反应分类为命中,未命中,错误警报或正确拒绝,然后计算没有连接和连接条件下的d’(敏感性)。d’得分表明被试在没有连接的条件下对追踪行为更敏感。这些结果表明追踪检测是基于对象的,观察者可以很容易地检测到一个物体正在追逐另一个物体,但是它们在检测线段末端追逐线段末端时受到损害。
3.3 实验3 ¶
在之前的实验中,狼和羊是离散的对象,或者都不是。这会导致一个问题:哪个“联系”是才是真正的原因。例如,实验2中对追踪行为的不敏感是因为对狼的连接、羊的连接或两者的共同驱使?为了找出答案,进行了实验3,本质上是研究观察者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检测到点追踪线段末尾、或线段末尾追踪点。
a. 被试 ¶
40名新被试参与了实验,每种条件下20名被试。
b. 材料和程序 ¶
在连接条件下,一条线连接两个干扰点,对于一半的被试(干扰狼组),另一条线将狼连接到干扰点,另一半被试(干扰羊组),另一条线将羊连接到干扰点上。在没有连接的条件下为两条线分别连接四个干扰点。
c. 结果 ¶
我们计算了没有连接和连接条件下两组的d’分数,表明两组被试在连接条件下对追踪行为的敏感性要低得多。通过2(没有连接/连接)×2(狼干扰组/羊干扰组)的方差分析,发现连接的显着影响,但没有发现显著的组间差异,且没有交互作用。无论是狼干扰组还是羊干扰组,都在没有连接条件下的敏感度高于连接条件。这些结果表明,狼和羊都必须作为离散对象,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追踪检测行为的效率。
5.讨论 ¶
三个实验得出一致结论:只有当“狼”和“羊”作为分离对象时,追踪检测才最为有效。结果表明在视觉加工中的某种“本体论假设”:在某种事物被视为有生命性和目标导向的之前,必须首先将其视为离散的“事物”。 追踪感知是基于对象的,就像注意力一样,两者可能相关吗?先前的研究表明注意力可以由感知的生命性来动态地驱动,例如在一个动画中,会把注意力自动分配给狼和羊。更有趣的可能性是追逐感知是基于对象的,因为注意力是基于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