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Baiano, C., Job, X., Santangelo, G., Auvray, M., & Kirsch, L. P. (2021). Interactions between interoception and perspective-taking: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130, 252–262. https://doi.org/10.1016/j.neubiorev.2021.08.007
论文原文 ¶
1.背景介绍 ¶
内感受(interoception)(对身体生理状态的感觉)和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是促成我们感知和与外部世界互动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内感受是指对身体生理状况的感觉(Ceunen et al.,2016),包括疼痛、温度、瘙痒、情感触摸、肌肉活动、内脏感觉、血管舒缩活动、饥饿、口渴和空气饥饿(air Hunger)(Chen et al.,2021)。最近被定义为,“神经系统感知、解释和整合来自体内的信号的过程,提供了一个跨意识和无意识水平的身体内部观点采择的瞬间映射”(Khalsa et al.,2018)。内感受似乎与具身(embodiment)机制有关(Herbert and Pollatos.,2012),具身是指认知的许多方面是由我们的身体塑造的,特别是它意味着我们使用身体经验来理解我们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他人的体验 (Ferrari and Coud´e, 2018)。感知身体内脏变化的能力,称为内感受准确度 (Interoceptive Accuracy,IAcc),通常通过心脏检测或辨别任务进行评估((即“心跳计数任务(heartbeat counting task)”,Schandry,1981)。Garfinkel et al. (2015) 区分了三个维度来评估内感受能力:(i) 内感受准确度(在心跳检测或辨别的客观行为测试中的表现); (ii) 内感受性(使用问卷评估的主观测量); (iii) 内感受意识(interoceptive awareness)(内感准确性的元认知意识)。
最近的研究强调了内感受能力和外感受能力之间的强相互作用(Azzalini et al.,2019;Herman et al.,2020),特别是它们对自我-他人区分的重要性。外感受能力包括涉及人体或身体部位的所有信号(例如触觉和视觉线索),这些信号通常存在于空间和人体周围(Blanke et al.,2015)。一个说明外感受和内感受能力之间串扰的例子是橡胶手错觉(Rubber Hand Illusion ,RHI)(Botvinick and Cohen,1998)。通过心跳计数任务(Schandry,1981)测量的内感受准确度较低的被试报告了与具有较高内感受准确度的个体相比更多的 RHI 体验(Tsakiris et al.,2011; Horv´ ath et al.,2020)。这一发现与以下假设一致,即内感受准确度较高的人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Palmer and Tsakiris,2018)。Imafuku et al.(2020)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另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会导致与感知到的面部结构相匹配的不自主面部运动。具有更高内感受准确度的被试在特定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更高的自发面部模仿(直接眼睛注视)。这意味着,内感受不仅与自我的感知边界有关,而且与社会线索有关。这些混合的结果表明,在将我们自己的感受和行为与其他人的感受和行为区分开来时,涉及多种机制,例如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Steinbeis,2016)。
观点采择是一个多维结构,指的是能够接受另一个人的“观点”,通常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ⅰ)认知观点采择:推断另一个代理人的想法或信念的能力;(ii) 情感观点采择:推断另一个代理人的情绪或感受的能力(Healey and Grossman,2018);iii) 视觉空间观点采择:理解另一个代理的视觉空间体验的能力(Proulx et al.,2016)。
行为通常需要内部控制机制,如激素释放,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活动以及运动命令的调整(Petzschner et al., 2021)。外部和内部感知的强烈整合对于统一的感知是必要的,生物体必须应对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保持其生理完整性的挑战(Petzschner et al., 2021)。最近的研究已经开始调查内感受和观点采择之间的联系,但是这两个多维结构相互作用的程度仍不清楚。
2.内感受在观点采择中的作用 ¶
2.1内感受、认知和情感观点采择: ¶
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研究强调了情绪和内感受的神经基础之间的重叠区域(Critchley and Garfinkel,2017)。研究调查了内感受在同理心中的作用,包括情感和认知层面。Terasawa et al., (2014) 的研究结果表明,内感受准确度较高的被试对他人的情绪更敏感,尤其是对悲伤的表情。Grynberg 和 Pollatos (2015) 在健康被试样本中研究了内感受是否塑造了对疼痛和其他形式的情感反应的情感和认知同理心,结果与良好心跳感知者(即高内感受准确性,Pollatos et al.,2007)对情绪刺激的更高唤醒反应的报告一致。然而,Ainley et al.(2015)报告了相反的结果。这些相反的发现可能是由于 Terasawa et al.(2014 年)和 Grynberg 和 Pollatos(2015 )区分了与特定情绪状态(例如疼痛、悲伤)相关的同理心,而 Ainley et al .2015 )没有。Dirupo 等人 (2020) 研究了个体的内感受能力是否会影响理解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IAcc 较高的人更有可能认为面部表情更令人不快。然而,当被要求区分疼痛和厌恶时,被试的表现不受他们内感受能力的影响。总之,内感受会促进个体对他人情绪的接受度,尤其是对不愉快情绪的感受。
Ondobaka et al. (2017) 提出,了解我们自己行为(运动和自主)的内感受原因有助于我们预测和推断他人的行为(即 ToM)。Shah et al. (2017) 测试了内感受准确度是否可以预测一般心理状态表征的表现,结果表明,在需要表征他人情绪的项目上,更高的内感受准确性与更好的表现相关,但在不需要表征情绪状态时则不然。因此,这些发现表明,在这个过程依赖于情绪信息的情况下,内感受有助于准确表征心理状态。von Mohr et al. (2020)最近的研究表明,当另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出现在最大内感受影响点(即在收缩期,Garfinkel et al.,2014 年)时,具有更高内感受准确度的健康被试表现出更高的情绪自我中心偏见,而对具有较低的内感受准确度的个体观察到相反的效果。综上,内感受准确度较低的人更可能转向另一个人的情绪观点,因为他们倾向于模糊自我与他人的界限(Palmer and Tsakiris,2018)。
2.2内感受和视觉空间观点采择: ¶
视觉空间观点采择 (Visuo-spatial perspective-taking,VPT) 被描述为理解另一个代理的视觉空间和心理体验的能力(Proulx et al.,2016)。VPT 通常具有两个级别(Flavell et al.,1981): 1 级 VPT 是理解另一个体可以以与自己的观点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的能力;(ii) 2 级 VPT 是从他人的角度判断视觉场景是什么样子的能力。
第一项调查 VPT 与内感受准确度之间潜在关系的研究使用了 1 级 VPT 任务(Ainley et al.,2015 年),评估了理解他人能看到和不能看到的东西的能力,没有发现内感受准确度与“导演(Director)任务”中获得的结果之间存在任何相关性。Shaw et al. (2020) 研究了内感受准确度、1 级 VPT 和其他观点采择维度之间的可能关系,没有发现 1 级 VPT 和内感受之间的直接相关性。
Erle (2019) 研究了内感受与 2 级 VPT 测试的关系,评估了理解他人如何看待事物的能力,结果表明,更快的 VPT 表现与更高的内感受准确度有关,但与内感受敏感性无关。内感受与非情绪形式的观点采择之间的关系似乎更具争议性,不同的发现可能与所用任务中 1 级与 2 级观点采择的要求有关。
Heydrich et al.(2021 年)研究了内感受线索和移情能力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身体的具体转变,结果表明,具有高度同理心的被试在同步与异步心视觉((cardio-visual paradigm)(Aspell et al.,2013))刺激期间的 VPT 任务中表现更好,同理心与异步和同步条件之间的反应时间差异(即同步效应)呈正相关。表明内感受与情绪和非情绪观点采择能力密切相关。
3.内感受和观点采择共享神经相关性吗? ¶
Schulz (2016) 证实了一个心脏内感受的扩展网络,包括左右脑岛后部、右屏状核( claustrum)、中央前回和内侧额回。前脑岛可以代表大脑网络之间的枢纽,这些网络涉及对环境中刺激的外部定向注意和对身体的内部定向注意(Menon and Uddin,2010)。前脑岛 - 扣带回网络也被认为具有自我识别的特定功能(Devue et al.,2007)。
关于观点采择,对功能侧化的研究强调右颞顶骨交界处 (TPJ) 激活在 ToM 任务中的重要性(Saxe and Wexler,2005)。Jenkins 和 Mitchell (2010) 报道了双侧 TPJ 和 Santiesteban et al. (2015) 报道了双侧 TPJ 参与经颅直流电刺激 (tDCS) 研究,观点采择的功能侧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定义。
Babo-Rebelo et al.(2019 年)表明,在楔前叶和双侧中/后扣带回区的心跳诱发反应的幅度,想象自己和想象朋友之间有所不同。Stoica 和 Depue(2020a)发现静息态 fMRI 空间连通性和时间变异性数据与被试自我报告的共情水平和内感受性相关。Stoica 和 Depue(2020b)还研究了共情的哪个维度(即认知或情感)与自我报告的内感受性(如 Garfinkel et al.,2015 所定义)共享静息状态功能连接,发现,情感同理心和内感受性与右下额叶盖内静息状态功能连接的增加呈负相关,并且与内感受网络的大脑区域之间的血氧变化呈负相关;认知移情和内感受性仅共享血氧变异性。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同时调查内感受和观点采择的神经相关性之间的可能关系。
4.在临床人群中的内感受性和观点采择的特异性 ¶
在许多精神、神经发育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内感受和观点采择能力可能同时受到损,但迄今为止没有研究调查这两种结构在临床样本中的影响。
在 1 级视觉观点采择中经历焦虑会削弱对另一个社会代理可以看到的东西的自发计算 (Todd and Simpson, 2016)。与具有低社交焦虑特征的青少年(Pile et al.,2017)相比,具有较高社交焦虑特征的青少年在导演任务(Santiesteban et al.,2012)中准确度较低。个人的自然空间视角的坚实基础与较低的人际焦虑和较高的社会智力有关(Job et al.,2021)。这些发现共同表明,特质焦虑可能与更高水平的内感受和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受损有关。
在认知和情绪观点采择方面发现了焦虑症中功能失调的观点采择能力(Hezel and McNally,2014)。一项关于自传体记忆的研究表明,与控制组被试相比,社交焦虑个体在回忆焦虑情境时更可能采取外部观察者的观点(Wells and Papageorgiou,1999)。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Harmsen,2019;Conson et al.,2015;Cardillo et al.,2020)中发现了情感、认知和视觉观点的变化。ASD 是一种神经发育状况,其特征是终生在社交和情感功能方面存在困难,行为、兴趣和活动模式受到限制和刻板印象(Frith and Frith,2006)。最近的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和成人的内感受能力均受损(Palser et al.,2018b;Garfinkel et al.,2016)。ASD 社会情感特征似乎与内感受敏感性有关,而 ASD 儿童重复受限行为与内感受准确性有关(Palser et al.,2020)。与典型发育的成年人相比,自闭症成人样本中较低的内感受准确度与自闭症特征、较低的同理心和述情障碍有关(Mul et al.,2018)。
迄今为止的间接证据表明,需要直接调查非临床和临床人群中内感受和观点采择各个维度背后的共同过程和神经机制。
5.研究的领域和未来的展望 ¶
图 1 显示了内感受和观点采择维度之间可能相互作用的摘要图。这里综述的研究结果强调,内感受可能与观点采择的情感方面更相关,这会影响与他人共情的能力。尽管研究相对较少,但正在出现一种观点,即内感受信息对于需要具体过程的观点采择的那些方面可能很重要。这些可能的相互作用对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有多种影响,例如实施定制干预措施的可能性(例如生物反馈范式,Sugawara et al,202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