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体揭露思想时:儿童利用他人的身体方向来了解他们的注意力焦点



文献:Paulus, M., Murillo, E., & Sodian, B. (2016). When the body reveals the mind: Children’s use of others’ body orientation to understand their focus of atten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48, 101–118. https://doi.org/10.1016/j.jecp.2016.03.013

论文原文

1.背景介绍 ¶

大量研究调查了儿童依赖明确的社会线索的能力,例如指点(pointing)以了解他人的参考(referential)意图。然而,熟练的社交互动也需要依赖和学习隐含的线索(即没有明确意图教或告知某人的线索)。研究表明表明成年人能够从他人的身体运动中固有的隐瞒线索中推断出他人的信念(Grezes、Frith & Passingham,2004b)和意图。从具体化的角度来看,定向运动和身体定向是显著的线索,它们揭示了一个人的有意关系,而不是明确的社交线索,也称为也称为“据身意图(embodied intentions)”,研究人员我们将这些线索称为隐性(社交)线索。显性和隐性社会线索之间的概念区分侧重于这些线索在交际环境中的作用,并不预先假定感知主体如何处理线索。在社交互动中理解这些线索并对其做出反应的能力构成了熟练的人际交往和社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 Hargie, 2011)。

已有研究表明(Mondloch, 2012)到小学年龄,儿童对悲伤和恐惧面孔的分类受到与面部表情不一致的身体姿势的影响,3岁的儿童无法根据面部表情对身体姿势进行分类(Mondloch、Horner & Mian, 2013 )。这些结果表明学龄前儿童对他人身体姿势的处理发生了重要的发展变化。然而,幼儿是否可以使用隐含的身体姿势线索来理解他人的有意关系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2.实验1 ¶

24 名 2 岁儿童(M = 27.2 个月,SD = 2.3;14 名男孩)、22 名 3.5 岁儿童(M = 42.4 个月,SD = 1.3;10 名男孩)和 19 名成人(M = 26.1 岁;SD = 7.8;7 名男孩)。

图1

刺激材料包括两种类型的短片:学习短片(呈现10次,6/4)和测试短片(呈现4次,2/2)(关键阶段截图见图1)。 最初,演员是面向观众的。为了吸引观察者的注意力,2 秒后发出“哦”的声音。刺激开始后大约 6 秒,她将身体朝向桌子上的两个物体之一。紧接着,说道:“看(look)!”(感叹阶段)大约 2.5 秒之后“A faap!” (学习阶段)。大约又过了 3 秒后,她重复了一次“A faap!” (第二学习阶段)。faap这个词被选为非词,它的特性是典型词的特征,但又不与已知词相似。共构建了4种不同的学习短片2(对象)×2(指向/身体转向)。

图2

测试短片仅展示2个对象,刺激开始后2.5s(基线阶段),给婴儿一个声音:“look!A faap!”,刺激开始后大约7s,再次说:“A faap!”,共持续12s。

被试坐在离角膜反射眼动仪显示器 60 cm的地方(Tobii T60,Tobii Technology,Stockholm, Sweden)。刺激显示在 17 英寸 TFT 平板显示器上,注视以 60 Hz 的频率记录,平均精度为 0.5 个视角。

使用 Tobii Studio 记录了被试的观看行为,只有速度阈值为 30°/s 且最短持续时间为 60 ms 的注视被计算。定义了两个相同大小的兴趣区 (AOI)(见图 1B),测试试验和学习试验的主要分析集中在被试对各自 AOI 的观察时间上。针对每个测试试验的不同阶段分别计算每个目标的观看时间的相对比例,然后对每个被试的试验进行平均。

感叹阶段:43%;学习阶段:22%。使用双向方差分析 (ANOVA) 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被试内部因素阶段(感叹或学习阶段)和被试之间因素年龄组(2 岁儿童、3.5 岁儿童或成年人)。

基线阶段:刺激开始后的第一个 2000ms;命名阶段:目标词 faap 出现后 400 到 1900 ms。

观看时间比例:2岁与3.5岁儿童的观看行为存在显著差异;t 检验证实 3.5 岁儿童和成人的观看行为与机会水平(chance)不同,2 岁儿童在学习试验中没有表现出系统性(systematic)偏好。

图3

被试的整体观看时间和注视次数(图3A):每个年龄组的配对样本 t 检验证实,成人和 3.5 岁儿童看提示对象的时间比看未提示对象的时间长,2岁儿童观看时长没有差异;对被试注视次数的分析(见图 3B)表明,成年人和3.5 岁儿童更多地看提示对象而不是非提示对象,2岁儿童没有差异。

图4

事后分析:分析了被试在身体定向发生前的前几秒钟(身体基线阶段:持续时间~6.5 s)和身体定向的实际阶段(身体变化阶段:持续时间~2.5s)期间被试对演员身体的观看行为(见图4)。以年龄组作为被试之间的因素进行了两个单独的单向方差分析:身体基线阶段的方差分析显示没有显著影响;身体变化阶段的方差分析显示没有显著影响。

图5

对“正确”物体的观察时间比例的双向方差分析揭示了相阶段(phase)的显著效应,以及年龄组的显著主效应(见图 5)。以阶段(基线或命名)作为被试内部因素,对每组进行了单向重复测量方差分析:3.5 岁儿童和成人的方差分析产生了显著的阶段效应,表明两个年龄组在命名阶段比在基线阶段更多地看提示对象;其他事后测试表明,成年被试在命名阶段注视提示对象的时间更长;3.5 岁的孩子在命名阶段看提示对象的时间更长。2 岁的孩子有 45%的时间看着被提示的物体,这与偶然性没有区别。

图6

分析了每个被试在测试阶段是否平均更多地观看正确的对象(见图 6)。

图7

被试的整体观看时间和注视次数(见图 7A):以对象(提示或未提示)和年龄组(2 岁儿童、3.5 岁儿童或成人)作为被试内因素对基线阶段的注视次数进行双向混合方差分析。成人和 3.5 岁的儿童分别在先前提示的对象上比在未提示的对象上看的时间要长得多,2 岁儿童没有差异。 对被试整体观看时间的检查产生了类似的结果(见图 7B)。

成年被试和成人的观看行为与学习试验的学习阶段和测试试验的命名阶段有显著的相关性。

3.5 岁的儿童和成人,在观察到演员朝向两个物体之一时,会将一个新词与所指的物体联系起来。因此,研究结果表明,在幼儿期发展了理解身体姿势线索的能力。

3.实验2 ¶

21 名 2 岁儿童(M = 27.0 个月,SD = 1.5;12 名男孩)。

刺激、设置和程序与实验 1 中的相同,但有两个不同之处。首先,用人造物体的线条图代替了两个玩具人物;缩短了短片时间。

仅分析了测试试验期间的比例观看时间:用被试内因素-阶段(基线或命名)的单向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未显示显著影响,表明在两个阶段对两个对象观看时间上没有差异。

表明 2 岁儿童未能理解他人的身体姿势线索不能归因于实验 1 中使用的玩具人物。

4.实验3 ¶

18 名 2 岁儿童(M = 27.8 个月,SD = 0.65;10 名男孩)和 19 名 3.5 岁儿童(M = 44.5 个月,SD = 0.26;8 名男孩)。

刺激、设置和程序遵循实验 1 的关键区别,即模特将她的身体朝向桌子上的两个物体之一(身体-物体),同时用食指指向另一个物体(点-物体)( 有关屏幕截图,请参见图 1)。

仅分析了测试试验期间对两个对象的观看时间比例:低于机会水平的观看时间表明对演员一直指向的对象的偏好。

4.4结果: ¶

观察时间比例的方差分析仅显示阶段的显著主效应,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基线阶段对身体姿势提示的对象观看比例更多。命名阶段的 t 检验表明,儿童看身体姿势提示物体的时间比偶然预期的要短。

当两个物体都被呈现并且孩子们被要求看目标时,两个年龄段的孩子看模型所指向的物体的时间都会更长。这表明 2 岁和 3.5 岁的孩子依靠明确的线索将新词映射到指称对象。命名阶段的分析显示出对点对象的偏好,而儿童在基线阶段则表现出相反的观看偏好。

5.总结 ¶

研究结果表明,3.5 岁儿童和成人,而不是 2 岁儿童,将新词与所指对象相关联(实验 1 和 2)。然而,当演员将她的身体指向一个物体同时指向另一个物体时,两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依赖于指向提示(实验 3)。这表明,到 3.5 岁时,儿童使用他人的身体方向作为其有意关系的指标,但他们优先考虑外显的社会线索而不是隐含的身体姿势线索。总体而言,该研究支持理论观点,即对他人意向关系的理解并不是一种全有或全无的能力,而是在早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