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示线索会影响患有自闭症和非自闭症的儿童的对象处理吗?对自然教育学理论的检验



文献:Schuwerk, T., Bätz, J., Träuble, B., Sodian, B., & Paulus, M. (2019). Do ostensive cues affect object processing i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autism? A test of natural pedagogy theory. Psychological Research, 84 (8), –. https://doi.org/10.1007/s00426-019-01223-0

论文原文

1.背景介绍 ¶

他人对我们行为的影响不仅限于口头交流和话语实践,而仅仅观察他人的行为会深深地影响我们自己的行为和对物理世界的感知(physical world)。理论表明,对他人行为和社会(social cues)线索的感知会导致对对象特征的选择性处理。社交线索(social cues)可以被定义为与另一个人的交流信号,包括约定俗成的和故意选择的行为(例如,指向),在某些定义中,还有更多隐含的线索,通常不是有意显示的(例如,身体方向),但仍然为观察者提供信息。对他人注视和指向线索的处理是对象处理和社会学习的心理核心机制(Moore, 2013)。自然教育学理论(natural pedagogy theory)表明明示线索(ostensive cues)(即向另一个人发出信息是有意传达的社会线索信号,如眼神接触,语音等)导致对对象特征处理的调制。有人提出,在明示线索之后增强注视的发现可以通过感知显著性(即明示线索更显著,因此更有效)而不是专门的和进化的学习机制来解释。因此,关于自然教育学理论的经验基础(empirical basis)是有争议的和不确定的。据推测,与非ASC(autism spectrum conditions)的人相比,ASC 的人会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他人的行为和相关的社会刺激,这种基本认知处理的差异导致了许多自闭症患者的社交困难。有人认为ASC对社交信号的处理存在普遍缺陷,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他们对社交信息的处理可能会更加费力。

本研究是对 Marno 等人(2014 年)和 Yoon 等人(2008 年)采用的多次试验变化检测任务的改编,将任务难度调整到 Marno 等人的成人范式和 Yoon 等人的婴儿范式之间的中等水平的刺激。被试观看了包含四个物体的场景的视频,一位女演员使用明示或非明示信号和动作突出显示其中一个对象,女演员要么直视镜头向观众致意,微笑和挥手(明示状态),要么保持低脸、低头看着桌子、用手梳理头发(非明示状态)。在短暂的干扰任务之后,被试必须指出这四个对象中的哪一个发生了变化。在每次试验中,总是有一个物体改变了它的位置(向前或向后短距离或长距离)或身份(改变了它的颜色或形状)。根据自然教育学理论(Marno et al., 2014),明示背景应该以牺牲位置变化检测为代价来促进身份变化检测。

除了孩子们的明确反应外,研究者还在其中一个物体发生了变化的关键测试阶段评估了他们的注视模式。使用眼动追踪来对已改变的对象进行优先处理,由相对注视持续时间表示。根据自然教育学理论,与位置发生变化的对象相比,人们预测对身份发生变化的对象进行视觉处理的偏好更高。在非明示语境中,与改变身份的对象相比,期望发现对位置改变的对象的更高偏好。

2.方法 ¶

共有 46 名被试参与了这项研究:23 名 ASC 儿童(ASC 组;平均年龄= 9.9 岁,SD = 2.6 岁,男性 21 名)和 23 名神经典型比较组被试(NT 组,平均年龄= 9.4 岁,SD = 1.7 岁,男性 19 名)。

基于 Yoon 等人 (2008) 和 Marno 等人 (2014) 的范式,并适用于眼动追踪。被试内因素是背景(明示和非明示)(context)、变化(身份和位置)和线索(给线索或者不给)(cue),组(ASC 组与 NT 组)作为被试间的因素。一组陌生的、抽象的三维对象被用作目标对象。

图1

背景阶段(22s):女演员要么直视镜头,微笑,挥手致意(明示状态),要么低着脸,低头看着桌子,用手梳理头发(非明示状态)。然后,女演员通过指向(明示条件)或试图抓住(非明示条件)来暗示其中一个物体。

注意力分散阶段(7s):在白色屏幕顶部显示一个旋转的粉红色椭圆形,随机显示一个字母大约 1 秒,要求被试立即命名所呈现的字母。

测试阶段(5s):女演员不在,其中一件物品发生了变化。第一种变化是身份变化:它要么与不同颜色的物体交换(容易的身份变化),要么与具有相同颜色的物体交换,但与前一个相比,T 形部分倒置(复杂身份变更)。第二种变化是位置变化:物体要么向后或向前移动了短距离(困难),要么向后或向前移动了长距离(容易)。最后5s用作眼动分析的时间窗口。

在初步分析中,研究者发现 ASC 和对照组在两个难度级别的变化检测表现上没有差异。后续分析将这个因素的数据折叠在一起。

实验者询问哪个物体发生了变化,在一半的试验中,被提示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在另一半的试验中,另一个对象发生了变化。被试要么通过命名他们认为已经改变的物体的位置(1-4)或通过指向相应的物体来口头回应。

共展示了 40 个视频。其中32个来自实验条件(2背景×2变化×2提示×2难度×2平行版本(parallel versions)=32个视频)。其余 8 个视频片段来自基线条件(2 个变化×2 个难度×2 个平行版本(parallel versions))。

被试坐在椅子上,距离集成在 Tobii T60 眼动仪(60Hz 采样率;Tobii Technology,斯德哥尔摩,瑞典)中的 17 英寸 TFT 屏幕(1280×1024 像素)约 60 厘米。实验者解释了所有可能的变化类型和响应格式,随后,进行了语言和非语言智商测试。

计算了每种条件下正确响应的百分比,对正确物体的相对注视持续时间感兴趣,表明对该物体的偏好。从协方差综合分析 (ANCOVA) 开始,对明确的反应(explicit responses)和注视行为进行分析。

3.结果 ¶

重复测量综合 ANCOVA 揭示了一个显著的线索主效应,表明预测的线索效应:变化检测在给出线索的条件下比在未给线索的条件下表现更好。ASC 和 NT 组在检测物体变化方面没有差异。背景和线索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交互作用,表明根据背景,有线索和没有线索对任务表现的影响不同。变化和线索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表明在有线索和没有线索的条件下更容易检测到的变化类型不同。背景、变化和线索的三向交互作用显著,表明背景×线索的显著交互作用对于变化类型的检测影响是不同的。

图2

2(上下文:明示与非明示)×2(变化:身份与位置)重复测量 ANCOVA用来分解这些交互作用并测试背景对变化检测的特定影响。该分析揭示了背景的显著主效应,被试在明示背景中比在非明示背景中检测到更多变化,这表明明示性信号改善了变化检测。变化的主效应不显著,身份和位置的变化同样被很好地检测到。背景和变化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明示背景中,身份和位置变化同样检测良好,在非明示背景中,被试更善于发现身份变化。线索有显著的主效应,表明在给出线索的条件下比不给线索的条件更容易检测到对象的变化。

重复测量综合 ANCOVA 产生了显著的线索(cue)主要效应,相对于无线索条件有线索条件对对象的相对注视持续时间更长。与行为反应相反,还观察到了显著的变化主要效应,表明与身份发生变化时相比,当对象位置发生变化时,被试对对象的相对注视持续时间更长。ASC 和 NT 组在对已改变对象的相对注视持续时间方面没有差异。显著的背景×变化相互作用,表明根据背景,变化类型导致不同的相对注视持续时间。

图3

对仅提示对象试验进行2(背景:明示与非明示)×2(变化:身份与位置)重复测量 ANCOVA分析,跟进背景对两种变化的注视模式的具体影响。与明确的反应结果相反,没有观察到显著的主要效应,相对注视持吃醋间在明示背景和非明示背景之间没有区别。背景和变化之间有显著交互作用,在明示背景中,身份发生变化的对象比位置发生变化的对象明显更少受到关注,在非明示语境中,身份和位置发生变化的对象被同样长地注视。变化的主效应显著,在明示背景中,位置改变的物体比身份改变的物体更容易被注视。线索的主效应显著,在明示背景中,被试对有线索的对象比没有线索的对象的注视持续时间更长。

4.总结 ¶

本研究调查了对他人行为和社会线索的感知如何影响有和没有 ASC 的儿童的物体加工。首先,测试了自然教育学理论的中心预测,即明示线索导致以牺牲(expense)对象位置为代价对对象特征进行选择性处理。其次,检查了是和非ASC 的儿童的物体加工是否受到明示线索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在非明示的抓取环境中,被试更愿意注意到身份变化而不是位置变化,并不在符合源自自然教育学理论的特定预测。没有发现是和非ASC 的儿童在行为和注视水平上的差异,表明这些过程在 ASC 个体中没有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