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Sorensen, T., Zane, E., Feng, T., Narayanan, S., & Grossman, R. (2019). Cross-Modal coordination of Face-Directed gaze and emotional speech production in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SD. Scientific Reports, 9(1).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19-54587-z
1.背景介绍 ¶
研究表明,ASD的言语表达比NT人群更尴尬或“奇怪”。已有的研究发现,情绪效价对NT儿童的面部运动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但ASD儿童不是这样。ASD儿童还表现出不同面部区域运动的非典型时机(timing)和同步性(synchrony),减少了上面部运动的强度,减少了面部运动的多样性。关于面部注视的研究结果参差不齐,有些说ASD对面部的凝视时间较少,有些则认为他们对面部的注视与NT儿童没有区别。除了在面部表情、言语表达和面部注视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外,ASD还表现出难以跨多种模态整合信息的困难,尤其是整合面部和声音信息。还有一些证据表明,ASD在表达任务中有跨模态整合困难,例如,当ASD讲故事时,其手势与语音的协调性不如NT个体。今为止,尚无定量行为研究来研究ASD在语音产生过程中如何协调语音和面部表情,以及是否存在非典型的对面部的注视与语音和面部表情质量或协调性的任何差异有关。
2.目的和假设 ¶
分析言语产生和面部运动之间的动态关系;对面部的注视如何调节NT和自闭症儿童的表达方式。 假设,ASD儿童将比NT儿童表现出更弱的面部表情和语音之间的跨模态协调,特别是对于需要更强的面部运动和声音表达能力的情感句子;对刺激人脸的注视增加与强跨模态协调的NT模式相关。
3方法和过程 ¶
研究者提出一个动态模仿任务。使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来量化语音产生和面部运动之间的跨模态协调。格兰杰因果关系(Granger causality)是对信号x预测信号y的程度的度量。如果面部运动显著地引起了格兰杰语音信号,则这表明语音产生和面部运动之间的强烈跨模态协调,表明语音产生与面部运动同步;另一方面,较弱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则表明跨模态协调能力较弱,这表明语音产生与面部运动不同步。
3.1被试: ¶
16名ASD儿童和19名NT儿童。
3.2过程 ¶
3.3眼动追踪: ¶
4.结果 ¶
4.1诊断对跨模态协调的影响: ¶
4.2年龄与诊断和句子的交互作用: ¶
4.3面对面注视: ¶
4.4面部注视跨模态协调的效果: ¶
相互作用如下:诊断×uf(上脸净停留时间); 诊断×lf(下脸净停留时间); 诊断×uf×年龄; 和诊断×lf×年龄。协变量uf和lf的效果非常显著。NT被试与ASD被试在协变量uf和lf的斜率方面有所不同。ASD儿童对上脸和下脸注视斜率为负(negative slope)。NT儿童对上脸和下脸的注视斜率为正(positive slope)。这些结果表明,面部定向注视与NT儿童的强跨模态协调有关,但与ASD儿童的弱跨模态协调有关。对于NT来说,当花更多的时间看脸时,面部表情上的语音产生的跨模态协调就会更大。对于ASD来说,随着面部定向注视的增加,跨模态协调能力变弱。
5.总结 ¶
在动态语音模拟任务中,ASD儿童产生的面部和声音表达没有NT同龄人的面部和声音表达协调,特别是在情感语言方面。当NT儿童产生情感言语时,面部运动的动态轮廓与音调等动态语言特征强烈协调。相比之下,ASD组的弱因果关系表明,他们对面部和声音表现力的协调是相对异步的。ASD儿童在要求高情绪表现力的任务中表现出更大的跨模态异步。这些发现表明,在情绪性语音产生过程中,ASD中的社交沟通困难可能涉及面部和声音表达的跨模态协调障碍。